open access

失衡的期刊出版市場:學界力抗出版巨商的奮鬥史

呈現寡占狀態的學術出版市場,衍生出文獻集中化的現象,加上不合理的商業模式,使各大圖書館漸漸無力負擔出版商不斷提高的期刊訂閱費用。這樣的狀況與爭議於近年浮上檯面,愈演愈烈,在荷蘭、德國,以及臺灣,不約而同皆發生了各校圖書館集中談判,進而發動抵制的抗議行動。雖然此場戰役並未結束,甚至可以說是方興未艾,本文,就各地對學術期刊拒訂進而抵制的重要發展進行紀錄,以協助讀者能迅速簡要的了解其變化脈絡。

Creative Commons 在 WIPO 會議發聲:支持對教學更公平的著作權

創用CC 授權條款的應用和推廣,為著作權利的靈活運用提供了許多新機會,然而,要救濟財團與公眾之間權利地位失衡的狀況,單靠創用CC 授權條款,並不足以成為全面性的解決方案。所以近年 Creative Commons 各合作組織,也很積極參與各地區著作權法的修正與討論。

11 月的第三週在歐洲日內瓦,Creative Commons 參加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著作權與相關權利委員會一年兩度的會議,Creative Commons 從 2011 年以來一直在 WIPO 擁有「觀察員」身份,這表示不但可以參加會議,還可以對委員會的活動提供書面或口頭的意見回饋。

CC Australia 的 Delia Browne 代表參與此次會議,明確的指出:Creative Commons 支持對教育性限制和例外,設立最低標準的強制性,以此來保障一般民眾最基礎對教育讀物的近用地位。

打破學術界的高牆—開放近用期刊的發展史

網際網路的出現,為打破學術高牆的開放近用運動提供了新利器。從預印本的線上交流系統到摸索出開放期刊的商業生產模式,研究成果終於能自由流通。在打倒學術高牆的嘗試過程之中,距離讓任何人都能獲得知識的開放近用理想,又更近了一步。

此篇我們從開放近用 (Open Access) 發展史的角度來觀察,arXiv、Scholarly skywriting、SciELO、PLoS,其初始脈絡、遭遇阻力,以及商業模式都將有所著墨,以供關心此一領域發展的朋友,據以推衍未來的發展動向!

他山之石 - 澳大利亞的著作權法改革動向

澳洲政府的生產力委員會提案對著作權法作出重大修改,以支持數位時代的內容創造者與使用者。在2016年4月29日,該委員會提出了一份草案,基於有效性、效率、適應性、責任等原則,來改革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澳洲創用CC團隊(以下縮寫為CCAU)強烈支持此項修正案(有關殘障人士近用權與其他措施),該法案將推出著作權避風港的延伸,並簡化現行法定許可的規定。此外CCAU也支持草案中,委員會打算引進的合理使用,這個已為他國施行多年,較為彈性及適用範圍更為寬廣的著作權例外機制。

開放近用(Open Access)運動的兩大難題

過往,人類將智慧記載於書籍上,透過書刊的交流傳遞知識,但礙於時空的限制,知識無法全面自由流通。如今,資訊的數位化使得重製的邊際成本大幅下降,網路的高連結性亦將傳播成本降到幾近於零,知識的共享比以往都來的更易於達成。儘管如此,由於不合時宜的著作權法,以及出版商對出版權的捍衛,知識仍舊無法完全自由流動。有感於此,自1990年代起步的開放近用(Open Access)運動,便是為解放知識而生,致力於打造一個人人都有同等權利取用知識的環境。

稅金直接或間接贊助產出的研究報告與資料應該開放近用-美國與歐盟各有重大進展!

開放近用 (Open Access) 的推動,近期在美國與歐盟皆將有可能產生重大變革!首先在美國方面,副總統 Joe Biden 本年度四月份於美國防癌協會大會上,以總統 Barack Obama 指定擔任「防癌變革促進會 (Cancer Moonshot Initiative, CMI)」領導人的身份發言,Biden 在公開演講中呼應與引用 Creative Commons 現任 CEO Ryan Merkley 於 Wired 發表的專文「付費去閱讀你資助的研究報告-那真的荒唐 (You Pay to Read Research You Fund. That’s Ludicrous)」,並指出面對癌症防治,研究者、學術機構、病人團體、私部門與政府之間的協力互助是極為重要的,並承諾 CMI 將於美國國家健康機構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的架構下,力促成為相關研究報告與資料開放近用的指標示範專案,不僅要讓研究成果能以機器可讀的格式與資料結構提供,以利下一代的超級電腦可以直接分析獲取更多發現,更可能在研究成果的授權上,採更開放的態度,來提供這些公部門資金贊助的專案成果。

2013.04.26 開放取用研討會 歡迎報名

開放取用/開放近用(Open Access)的概念其實也推動了好一陣子,目前已逐漸翻轉學術期刊圈的營利模式。這樣運動其實也是自由文化 (Free Culture)的一項重點。

4月26日(五)有一個針對圖書館員與研究人員召開的CONCERT / Springer Open Access Seminar (開放取用研討會),主題將訂在『開放取用–由機構典藏到全面開放取用(Open Access – from Green Road to Gold Road)』,希望提供這樣的機會,讓研究者與圖書館員認識開放取用/開放近用運動,並整理概述在推動上所面臨的狀況。

會中除了簡介開放取用的世界趨勢外,也邀請加拿大知名大學館員現身說法,分享圖書館員在開放取用出版中所扮演的角色,臺灣學者從生醫期刊主編的角度闡述開放取用對作者和使用者的益處。台灣創用CC計畫也很榮幸受邀,分享在開放取用中扮演要角的創用CC授權,其概念與現況。

數位時代的知識生產模式與學術資源開放近用運動

(本文擷取自<數位時代的知識生產模式與學術資源開放近用運動--以美國法學期刊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頁193-252,2011年10月)


分享式、開放式的學術研究以及資源分享模式,之所以成為近年來備受重視的議題,和智慧財產權法與新興科技發展兩者之間的衝突日趨緊繃, 導致資訊公有財(information commons)的圈地運動(enclosure movement)[1]日益嚴重有關[2]。 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發展出來的學術資源開放近用運動,主要可以區分成開放近用期刊與開放典藏(open access archive)兩大型態[3]

一、開放近用期刊的發展

春天就是讀書天!

誰說春天不是讀書天?在這裡跟大家介紹四本近期的論文和報告,其中兩本以英文撰寫,兩本是中文的,主題分別與創用CC授權的法律分析、公部門資訊的再次使用、文化共有財產的回顧省思、以及開放近用的趨勢發展相關。在此也簡短介紹一下作者。MelanieDulongdeRosnay是法國CC計畫的啟始人,目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也加入了荷蘭CC計畫的團隊,她的論文《創用CC授權的法律缺失:不相容性以及解決方式》對創用CC授權的法律實務議題,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PaulF.Uhlir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主任,他所編寫的《數位網路中公部門資訊的社會經濟效益》是2008年一場關於公部門資訊的研討會彙編,涵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義大利、澳洲等各國專家的分析報告。黃泰然的碩士論文《智慧財產的他者及其抵抗:公共園地與創意共用》檢視西方智慧財產論述的發展,討論戰後台灣著作註冊審查制度,並省思創意共用與資訊環保運動的定位與未來。劉聰德等人的《開放近用的機會與展望》,探討開放近用運動的現狀與趨勢,是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所屬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研究報告。

簡介創用 CC 授權之物理數位教材與淺談其元件釋出方式

近年來網路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理數位教材,其版權聲明主要有三種:1. All Rights Reserved 2. 沒有聲明版權 (亦是有版權保護) 3. 創用 CC 授權 多數的物理自由軟體採 GPL 授權,不過本文暫不討論物理軟體。就內容來看,採創用 CC 授權的物理教材,可以是直接播放,但是不易變更內容的影片,或是帶有程式內容的互動式模擬 (如 Flash 或是 Java) …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open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