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開放授權 ,再現英國40年代歷史。

吳銘崧 /文

上個世紀的1940年代,作為英國的文化交流代表機構、剛成立不久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身負文化外交與國際交流的重責大任,要推廣其本土的文化、宣傳在地生活方式、讓世界更加認識英格蘭,尤其在當時的國際氛圍下需要對抗納粹的政治宣傳,因此拍攝了一系列超過125部的紀錄短片,在全球各地的大使館、學校以及其他公眾場合播放。

這些影片詳細描繪了英國當時的產業、地景、習俗以及人民,像是從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前首相邱吉爾的身影、備戰中的倫敦、蘇格蘭場警力,當然還有貼近庶民生活的鋼鐵工業、小酒館、勞工活動等等。每部片雖然各自有不同的主題,品質與風格也因創作者和拍攝時間而有所差異,然而呈現的意象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的勤奮以及生活的愉悅。

這些畫面雖然不見得代表真實的英國,比較像是一種建構出來的形象,不過終究讓當代人得以窺見歷史的場景與面貌、發掘英國幾十年來的變遷,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藝術創作,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而為了保存及活化這些珍貴的影像文化資產,讓膠捲不再只是建檔的文物,被典藏於庫房中不見天日、與社會脫節,可以在新時代發揮影響力,英國文化協會於是在2011開啟了這系列影片的數位典藏計畫。經過將近三年的時間陸續公布及開放,如今全部的影片都已數位化完成、上傳至協會網站,並以創用CC授權的方式提供免費觀賞及下載。


註:本圖片擷取自View From Here Exhibition Launches,著作權歸該單位所有。

除此之外,英國文化協會更舉辦了叫做View From Here的競賽,鼓勵全世界的民眾重新詮釋這些影片。你可以單純地只是添加新的音效或配樂、剪接進自己的攝影或錄像作品,或是以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方式、依照原有影像順序去重製新的版本,甚至乾脆拍攝一部全新的英國形象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