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設計

善用開放設計資源,做網頁更容易!

以開放設計做為現代新興的設計趨勢,先前已經向大家介紹了許多設計領域的開放案例,「開放」結合網路的強大散佈能力,讓開放的資訊傳遞到世界上各個角落,隨各類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便可各自選擇可使用的開放素材,頻繁流通的使用需求,誘發了開放的使用環境,環環相扣而成了今日我們所見的Open Design!

在網路日益方便的這個世代,供使用者選擇的工具越來越多,瀏覽時挑選一個簡潔明亮或可以深刻表彰網站強調特色的網頁,讓使用者一旦點入網站介面中,便可以直接的獲取希望得到的資訊,對於使用者來說便顯得格外重要。而這工作通常是網頁設計師的任務,網頁設計師獨立處理版面設計及視覺的呈現,規畫完整的瀏覽動向,量身打造專屬客戶的網站形象,以美麗的姿態在網路世界曝光,藉此增加閱覽者的點擊率,達成廣告宣傳的效果。早期,擁有一個專屬網站似乎是企業體或公司行號的權利,一般人總是只能透過部落格或網路社群來經營自己的小小空間,甚為可惜。現在不一樣了,網頁設計也帶來了開放的好消息,有了這些開放的網頁設計素材及版型後,人人都有機會擁有自己專屬的網頁囉!
...

創用 CC 網頁多媒體編撰套件(下)

前面這些都是運用素材時要注意的事項,那麼流程中最後一個階段 ── 實際編輯網頁時呢?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套件,能夠輕易製作出內容採創用 CC 授權的網頁,在網頁上加入超鏈結及標示,並且嵌入授權相關的詮釋資料──他們是各種部落格系統與圍紀系統,例如 Movable Type(*22)、MediaWiki(*23),以及各種部落格服務、圍紀服務、線上藝廊服務,像是 TypePad(*24)、Wikia(*25)、Flickr。有一些用來把整個圖檔資料夾做成相簿網頁的程式,例如 snapGallery(*26),也可以在操作流程當中,讓你選擇創用 CC 授權,並根據這項設定來調整製作出來的網頁。

創用 CC 網頁多媒體編撰套件(中)

許多人在網頁上要使用採 CC 授權的圖片時,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標示姓名而感到困惑──這裡說的不是「按作者指定的方式來標示姓名」的那個問題,而是用了一堆圖片時,這些標示要放在哪裡的問題。如果執著於一定要標示在圖片旁邊,很容易會破壞畫面美觀,讓許多設計師卻步;事實上可以比照一般編排書籍的辦法,另外做一個網頁(或併入「版權宣告」之類的網頁中),詳載網站內各網頁所有使用過的圖片縮圖、作者、原始出處網址、授權方式等資訊,然後祇要確保每一個網頁都能清楚容易地連到這個清單網頁即可。

除了這種方式之外,另外還有一種進階的標記方式:把點陣圖檔包進 SVG(*9)格式的圖檔中再使用。因為 SVG 是一種運用 XML 的圖形格式,而且可以在詮釋資料中嵌入創用 CC 授權的數位標籤,所以這麼一來就能夠在不動到原始檔案、不需要另外在網頁上標記的前提下,表達圖片的授權資訊、作者資訊等。如果你打算這麼做,那麼務必要試試看 Inkscape(*10)這套 SVG 編輯工具,它內建了創用 CC 授權的詮釋資料選項,而且還是一套在各平台、各語系都有得用的自由軟體。

創用 CC 網頁多媒體編撰套件(上)

相信本報的讀者,對於創用 CC 的特性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創用 CC 要在僵化的智慧財產權市場上添加彈性,給予創作者更多的選擇,同時要讓各種複雜的授權方式變得簡單易懂、可彼此搭配混用,因此以現行的著作權法為基礎,規劃了一系列的授權方式,每一種授權方式同時提供法律條款、授權標章、數位標籤,讓任何法院、任何人、各種應用程式都能輕易明白數位內容所採用的授權方式。

上面這段文字,背後的理念與細節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完;台灣創用 CC 計畫多年推動下來,累積了不少文件教學,想更深入了解這些理論背景,可以多加利用。然而,對於實務工作的朋友們來說,或許更關心的是要如何把「創用 CC」放進自己的設計流程或工作流程當中 ── 確實創用 CC 的網站上提供了許多的工具與資源,但是這些東西零零散散的,要怎麼整合在一起呢?

Subscribe to RSS - 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