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BY

開放分享的DIY設計小物

設計的門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高,誰說一定要有複雜的藍圖,或是特別的木工,才能稱之為設計呢?其實,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素材DIY一下,就能成為很有設計感的手工藝品,不論是自己用、送親朋好友,甚至是開個小店、參加創意市集販售,DIY設計小物都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當然,DIY設計小物也可以加入創用CC的行列,利用公眾授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DIY心得、小撇步、製作流程圖、成品美照,讓其他人可以更簡單的取用、改造、再次分享,而且也會吸引其他愛好的同道主動加入討論。

GLYPHICONS—ICON圖像設計分享平台

「回去請幫我在臉書按個讚吧!」聽到這句話,你的腦海想必浮現出一個藍色外框的大拇指圖像。這就是ICON的驚人影響力。

隨著資訊量不斷增長,ICON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論是電腦桌面的應用軟體圖示、網站上的分類標記,同樣都是透過一個簡單的ICON取代文字、迅速標出重點用途,減少使用者自己花時間摸索的挫折感,甚至能留下一個深刻的品牌印象......

IKEA駭客的分享勝地

IKEA傢俱具有設計感又能輕鬆帶回家自己組裝,既能節省成本又能營造出簡約風格的居家環境,成為許多人布置時的首選。

不過,當這些傢俱隨處可見時,也意味著獨特性的消失;另一方面,一旦對於這些傢俱日久生膩,當初認為再好的設計也會棄之如敝屣。這時,也就是IKEA駭客出動的時候囉!

政府資料該採取公眾授權(Public License)或是視為公眾領域(Public Domain)來公開?

美國 Techdirt網站的創辦人Mike Masnick提出了一個問題:究竟政府的資訊內容應該採取創用CC的授權方式,或者完全以公眾領域來公開?

他認為,所有的公部門消息都應納入公眾領域範圍才是最理想的,亦即在該等消息上面沒有任何著作權或其他相關權利的限制。其亦指出美國聯邦政府下述政策為一良好政策:「幾乎所有由美國聯邦政府所為之作品皆自動納入公眾領域內,且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著作權限制。」

不過事實上,有些聯邦政府的作品仍然具有著作權,該等作品非由聯邦政府雇員或公務人員所作,這包括由承包商或贊助者資助所為的作品;而另一部分由聯邦政府雇員或公務人員所作之作品亦僅明確代表在美國境內無著作權,但並不應被認為成為世界性的公眾領域的一部份。
...

善用開放設計資源,做網頁更容易!

以開放設計做為現代新興的設計趨勢,先前已經向大家介紹了許多設計領域的開放案例,「開放」結合網路的強大散佈能力,讓開放的資訊傳遞到世界上各個角落,隨各類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便可各自選擇可使用的開放素材,頻繁流通的使用需求,誘發了開放的使用環境,環環相扣而成了今日我們所見的Open Design!

在網路日益方便的這個世代,供使用者選擇的工具越來越多,瀏覽時挑選一個簡潔明亮或可以深刻表彰網站強調特色的網頁,讓使用者一旦點入網站介面中,便可以直接的獲取希望得到的資訊,對於使用者來說便顯得格外重要。而這工作通常是網頁設計師的任務,網頁設計師獨立處理版面設計及視覺的呈現,規畫完整的瀏覽動向,量身打造專屬客戶的網站形象,以美麗的姿態在網路世界曝光,藉此增加閱覽者的點擊率,達成廣告宣傳的效果。早期,擁有一個專屬網站似乎是企業體或公司行號的權利,一般人總是只能透過部落格或網路社群來經營自己的小小空間,甚為可惜。現在不一樣了,網頁設計也帶來了開放的好消息,有了這些開放的網頁設計素材及版型後,人人都有機會擁有自己專屬的網頁囉!
...

Design Jam—分享設計過程的腦力激盪

面對一個陌生的設計主題沒有想法、或是想不到有什麼技巧可用時,你會怎麼做呢?

或許你會選擇和同儕討論或是詢問前輩,但是最直覺的一個動作,可能是上網搜尋關鍵字。可惜的是,在網路上你通常只能找到設計的成品,或是幾個人在論壇或部落格裡片段的經驗分享。此時,不妨來「Design Jam」網站逛一逛,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影片製作人如何運用創用CC授權?

影片製作人是如何運用各種不同的創用 CC 授權,Creative Commons 有以下的整理:姓名標示 (CC BY):隨時可供出版的素材 姓名標示授權是限制最少的創用 CC 授權,因此最鼓勵對內容再次利用。適用於短片、電影劇照、複印資料、簡歷,因為這些內容可以很輕易地加入各種報導中。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CC BY-SA):作品散佈與非電影素材 藉由刪除非商業性條款,此授權鼓勵商業組織推廣並使用電影。

OPEN的力量:翻轉商業授權思維

Melinda Lee,UNCENSORED INTERVIEW / 紐約( 更多資訊:http://www.uncensoredinterview.com )當初 Uncensored Interview 創辦人 Melinda Lee 負責 MTV Networks 業務時,她體認到由於對特定內容缺乏權利之故,許多大好機會因此白白喪失。而如今她在 UI 這家提供藝人訪談的影像製作與授權公司中,正專注於取得以及給予權利。 包括 Henry Rollins、Margaret Cho、Juliette Lewis、Moby 在內,UI 為樂團與個人進行超過 1 千次以上的訪談,電視節目、播客、廣告購買影片權利並加以使用。但是在 2009 年 3 月 UI 以最寬鬆的創用 CC 授權 姓名標示(BY),釋出了其中的 2 千個影片,允許所有人在商業用途上使用。 Lee 說「我們想知道這麼一來會發生什麼。」

創用CC4.0版本第三次草案 亞太區域遠端會議

創用CC4.0的版本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版草案的討論,第三版草案公布後,亞太地區各分支機構的CC代表於台灣時間2013年3月20日上午9點中舉辦了創用CC4.0草案的遠端討論會議,對於第三版草案內容展開討論,藉由此一意見交流的機會發現問題並凝聚共識。 關於此次會議的討論重點,首先是關於當著作分享的平台上設置科技保護措施(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簡稱TPMs,我國著作權法稱為「防盜拷措施」)時,若被授權人為使用著作而為規避TPMs,會有何法律效果?依據目前創用CC4.0草案之規定,使用者若是為了行使創用CC授權所給予的權利,而為規避TPMs時,著作權人不得有異議,換言之,依據新版的創用CC4.0草案,這類的規避行為在授權者與被授權者之間是被允許的。 其次,關於「姓名標示」的部分,

OPEN的力量:勾勒專業攝影師的新模式

英國攝影家 Jonathan Worth 的作品吊掛在倫敦的國家肖像美術館中。他在英國 Coventry University 教授攝影。他拍攝過柯林弗斯、瑞秋杭特、裘德洛、希斯萊傑等演員。他和許多新興攝影家,正為了數位時代中專業影像創作者具可持續性的工作實踐進行實驗。Worth 就像其他專業人士,總是會花上數小時時間瀏覽網路以保護他的作品不被盜用,但為此而浪費的時間令他不悅。「後來我遇到了科幻小說作家 Cory Doctorow,他靠著把書贈送出去而賺錢。」...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