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R

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資源的評等系統

「是否受學習」以及「有無完成學習」,在官方所承認的正式教育體制下,很容易地被評等並被劃分程度;但是,學習,並不僅止於在體制內,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也包括在體制外對於各種技術、能力與知識等的學習,尤其是在網路上利用各種on-line資源充足自己以及與社群交流,也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方法。 …

數位教材與創用CC授權—全國通識網優質通識課程資料庫的案例介紹與省思

「全國通識課程資料庫」是由「教育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子計畫一全國通識課程與教學資料庫建置計畫」所建置,子計畫主持人為國立台灣生命科學院的羅竹芳教授,屬於全國通識網的一部份。其中的「優質通識課程資料庫」提供各校之優良通識教師之通識課程內容,供全民瀏覽下載以及教師教學資源交流。 …

開放課程計畫的合理使用最佳實踐報告

美國大學的社會媒體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ocial Media at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merican University)於2009年10月發佈OpenCourseWare的「\合理使用最佳實踐報告(Code of Best Practices in Fair Use for OpenCourseWare)」,此報告是由美國大學的社會媒體研究中心的研究學者與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塔夫斯大學、密西根大學、耶魯大學等開放課程計畫(OpenCourseWare)委員會之委員共同制訂。此報告的目標在於協助美國教育組織的開放課程計畫設計者辨認何種情況可以適用合理使用、何種情形必須獲得第三方權利人同意才可以利用、並整合、公開於開放課程計畫中。

開放內容 — 一場數位資訊的草根運動 (上)

長久以來,出版社、製片商、唱片公司、電視台及其他大型的媒體公司為社會提供了大部分的資訊內容,當然也掌控了其中大部分的智慧財產權;然而,傳統集中化的資訊生產模式在數位時代中已經無法唯我獨尊,在網路世界許多分散式的資訊產出平台中,一場資訊媒體的草根運動正逐漸萌芽、茁壯。

開放原始碼暨自由軟體運動為這場草根運動帶來了重要的啟發,從資訊生產的角度而言,過去資訊的生產大部份是發生在少數創作者及媒體集團間的封閉過程,但是由於數位科技降低了資訊生產及傳遞的成本,現在一般人也可透過網路,在不同階段參與資訊的產出過程;從資訊使用的角度而言,過去由於受限於著作權法、科技保護措施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的制式著作權宣示方式,使用者得以自由重製、改作及從事其他衍生使用的內容其實相當有限,但是在現今的資訊社會中,有愈來愈多的內容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開放給一般大眾無償使用。本文以下即以資訊生產及資訊使用這兩個構面為基礎,探討新興的開放內容(open content)生產方式。

雷席格的CC每週通信(五):讓CC運動走下去

前情提要:

因此,我們靠著強化「合理使用」的自由這個層面,利用我們的授權條款,來塑造出著作人希望釋出的自由。CC也因此是「加強版的合理使用」(”fare use”-plus):CC承諾,任何釋出的自由,都是法律所保障之自由的延伸。以上便是CC的起源和背景了。從下一篇文章開始,我會來說說CC做過的各種有趣事情,並且進一步討論我們接下來的方向。

兩個月前,一位朋友提了個問題:

我不明白,CC除了就是幾台伺服器、向全世界人供應幾種授權條款,到底還有什麼?為什麼你們需要捐款贊助?

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多人看我們,是看到我們提供的授權條款。不過我們從事的工作,比這要多得多。我接下來幾週的通信,就是希望描述這為數龐大的工作。

這次的通信只是個開頭(我保證這篇文章會很短)。本文的目的是要描述CC最初的核心工作內容。

CC於2002年12月發起的時候,我們那時的重心非常簡單、範圍很小──亦即要推廣散播CC的各種授權條款。CC組織當時進駐於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地下室。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都相當努力付出,以致於有些人在史丹福以為,他們也是住在學校裡的一份子。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