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新聞學研究」百期學術文章,以創用CC授權釋出

記得以前在寫論文的時候,「新聞學研究」是屬於必看的學術期刊之一,這是由政大新聞系所負責出版的期刊,其收錄的學術文章範圍不僅限新聞領域,還包含傳播法律、政策等,而所有與傳播領域相關研究者都可以投稿。雖然「新聞學研究」約三個月才出版一期,但是對於台灣念傳播相關學系的師生都很有影響性。 今年(2009)七月「新聞學研究」出版第一百期,他們將過去一百期的文章數位化後放在網路上供大眾自由下載,其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釋出。 …

一個全天下教授 都有機會犯的錯?!

這是一個全天下教授,都有機會犯的錯—阿根廷教授遭指控促進知識近用?! 雖然這是件遠在阿根廷發生的事件,但因為這是數百年來至今,全天下教授都有機會犯的錯,所以有必要讓大家「借鏡」一番。 話說著迷於網路知識分享的 Horacio Potel,是位在阿根廷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anús 大學任教的哲學系教授。他架設個人網站,主要蒐集整理一些知名的哲學家的文章和作品,從大家耳熟能詳的 Nietzsche 開始,另外有Martin Heidegger 與阿爾及利亞出生的Jacques Derrida。由於 Potel 教授希望學子後進能多瞭解這些他所喜愛的哲學家偉大的思維,並且方便取得這方面的知識,於是他就多事地將這些大師作品翻譯成西班牙語。 …

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一般使用與授權 研討會登場

台灣創用CC計畫、國際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國家實驗研究院的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以及美國國家研究院的研究資料與資訊委員會 (NRC Board on Research Data and Information)籌備多時的「公共出資的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一般使用與授權 學術研討」,將於3月27日於中央研究院的人文社會科學館召開。即日起接受報名 …

與出版社商量採用創用 CC 授權

台灣一年有 40,000 本左右的出版品面世,採用創用CC 授權者寥寥可數,或許有些人是因為出版社等等的契約關係、想做而不得?Michael Mandiberg 日前跟 AIGA Design Press/New Riders 合作出了一本以創用 CC 授權的書,也是該出版社的第一本公眾授權書籍,以此經驗,他寫了一篇「與出版社商量、採用創用 CC 授權」的十個步驟 …

從賦權(empowerment)的概念淺談文化工作者使用創用CC授權主題

長久以來,大型又資本集中的出版商、唱片公司、電視台等,都是我們文化與資訊內容的最大生產者,同時,也是最大的智慧財產權擁有者。Caves(2003)認為,以智慧財產權為中心的文化商品,是具有耐久性租金的產品,即使經過很久,同樣的內容還是可以創造新的利潤,因此,智慧財產權可以說是這些大型內容供應商的最重要資產。大型內容供應商以集中壟斷式的模式控制文化內容的生產,智慧財產權的管理正是他們經營的重點。

而傳統上,對於一般創作者而言,又勢必經過出版商、唱片公司等文化中介機構才能讓自己的作品進入市場。文化中介制度的產生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所謂的文化中介泛指中介勞動或將其勞動產製商品化者(林富美,2006)。在這層層的把關之下,創作者往往必須以讓出自己的著作財產權,以換取作品的商品化。

Science Commons中的「出版」計畫

前言:創用CC電子報從上月開始連載三期有關開放出版的長篇文章。本文是兩位曾經任職於台灣創用CC 計畫的優秀同仁李治安與林懿萱,憑著長期對創用CC等相關議題的研究,合著了「從傳統到開放的學術期刊出版-開放近用出版相關問題初探」一文。由於全文具學術性質,篇幅較長,為讓電子報讀者更容易閱讀,因此僅取文中三大段連載,分別為「開放近用(出版)的定義、發展歷程及自我典藏」、「學術出版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分析」、「Science Commons中的出版計畫」三部分。而該全文已於2007年4月刊載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文中參考書目與附註,或有興趣延伸閱讀的朋友都可以全文查詢

學術出版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分析

前言:創用CC電子報從上月開始連載三期有關開放出版的長篇文章。本文是兩位曾經任職於台灣創用CC計畫的優秀同仁李治安與林懿萱,憑著長期對創用CC等相關議題的研究,合著了「從傳統到開放的學術期刊出版-開放近用出版相關問題初探」一文。由於全文具學術性質,篇幅較長,為讓電子報讀者更容易閱讀,因此僅取文中三大段連載,分別為「開放近用(出版)的定義、發展歷程及自我典藏」、「學術出版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分析」、「Science Commons中的出版計畫」三部分。而該全文已於2007年4月刊載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文中參考書目與附註,或有興趣延伸閱讀的朋友都可以全文查詢

開放近用(出版)的定義、發展歷程及自我典藏

前言:創用CC電子報從本月開始將連載三期有關開放出版的長篇文章。本文是兩位曾經任職於台灣創用CC計畫的優秀同仁李治安與林懿萱,憑著長期對創用CC等相關議題的研究,合著了「從傳統到開放的學術期刊出版-開放近用出版相關問題初探」一文。由於全文具學術性質,篇幅較長,為讓電子報讀者更容易閱讀,因此僅取文中三大段連載,分別為「開放近用(出版)的定義、發展歷程及自我典藏」、「學術出版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分析」、「Science Commons中的出版計畫」三部分。而該全文已於2007年4月刊載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文中參考書目與附註,或有興趣延伸閱讀的朋友都可以全文查詢

雷席格的CC每週通信(六):什麼是Science Commons?

約翰.威爾班克斯(John Wilbanks)著,Science Commons 執行長

上週的通信中,我提到我們會說明Science Commons是什麼。我在這裡向大家介紹約翰.威爾班克斯,他是Science Commons的執行長。以下便是他的說法:

Science Commons (SC)於2005年年初成立。SC是創用CC的一部份──讀者們可以把我們視為一個完全設於CC之下的附屬機構──並且借重於CC授權條款推出後,尤其在CC社群及iCommons所獲得的成功。不過我們也有不同之處。CC關注的是個人創作者以及這些創作者的著作權,而SC則因組織宗旨的需要而有比較大的關注對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需要是因為,好比說,大多數的科學工作者,都有簽過僱聘契約,其中把他們的智慧財產權,讓渡給僱請他們的組織機構。另一個例子是,科學期刊照習慣都會要求投稿人將著作權讓予期刊出版者,而科學工作者則很樂意如此轉讓,以換取在所謂「高影響力」期刊上能被刊登引用。於是我們便得面臨一個實在屬於集體行動的問題:沒有任何個人或機構,有足夠的動機或誘因,去改變目前這樣的體制。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