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

余佳恩 /文

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於2002年展開,發展至今逾十年,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全球各地亦有許多可供為典範的案例, 開放教育資源的定義已於作者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OER)全球發展概況一文中介紹, 本文將嘗試從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的觀點,探討開放教育資源相關議題。

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模式

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需要有一套經營的模式,經營模式應該如何建構,可以從以下三個重點來做考量:

1.首先,應該由誰來主導此運動的推行?是由學校、組織或政府集中權力來做,還是採用像自由軟體運動的方法,交由參與者一起來集思廣益?

2.有了主導的主體之後,資源要以什麼模式生產呢?是要採像一般商品買賣一樣,有生產者(提供資源的人)與消費者(使用資源的學習者)的區隔,或者學習者除了汲取知識學習外,也能同時有所回饋,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線變得模糊?

3.最後,資源的品質應該如何審查?是由一個專業的小組來集中審查,或者像期刊的審查方式採同儕審查,也可能是像Youtube一樣,看這支影片有多少的”like”,亦即以使用者的喜好度來判斷資源的品質。

上述都是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應考慮的面向,本文以下以學者David Wiley所提出的三個實際案例 ,來說明經營方式可能的情形。

(一)MIT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是開放教育資源的先驅,由MIT一手主導,目標是要將校內現有的課程全部上線,資源的生產和審查都採高度集中的方式。 在該計畫中MIT聘請了至少29位人員來主持,成員是原本就受機構支薪的教授們,此外MIT也會和廠商合作,例如Sapient Corporation就是MIT主要的合作廠商,協助MIT設計網站、內容管理和修訂等等,另外像是Microsoft也是MIT的合作夥伴。

不過本文認為,雖然當我們提到開放教育資源成功案例時,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IT的開放式課程,但MIT這種全校動員、高度集中化的模式其實是很難複製 的,仰賴的是整間學校教授們的自覺和動員,推行開放式課程、讓全世界的人都有學習機會,是該校的核心目標也是該校教授們的共同理念;此外MIT原本就是全 球知名的教育機構,所以它無論在尋找合作夥伴或是募集資金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優勢;以上都是MIT模式難以複製的原因。

(二)USU模式 
美國Utah State University(以下簡稱USU)的開放式課程推行,並不要求校內全部的課程都要上線,也不要求全校教師們的參與,對於願意幫忙的老師,都只是用口 頭上的約定,並沒有一個比較正式、強大的合作關係,因此雖然推行主體是USU,資源審查也是由一群教師集中審查,但USU和教師們之間的關係比較鬆散,此 外生產模式方面與MIT相同,也是生產者對消費者的模式;USU的知名度雖不及MIT,但同樣也是一個募資能力滿強的機構。

本文認為,USU的模式也是偏向集中化,由學校統一來主持這項開放式課程的計劃,但並不像MIT是完全的集中運作,在與教師們的合作和與外來支持者的合作 上都較鬆散,然而USU模式或許更貼近一般教育機構的情況,亦即並非全校教師都對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有興趣,也並不是都像MIT有諸多廠商合作和資金挹 注,大約處於「有點興趣」和「有點廠商合作」和「有點資金」這個狀態,因此USU提供了較有可能被複製的一個模式;然而USU的開放式課程曾一度於 2009年宣布停擺,雖然目前已重新恢復運作,但究竟折衷模式是否是開放教育資源推行適當的模式仍有待觀察。

(三)Rice模式 
Rice University(以下簡稱Rice)的目標,是要發展全球共同協作的教育和課程平台(Connexions),它蒐集的內容並不完全是校內的課程, 而有來自世界各地提供的課程;Rice的運作是完全的自治,沒有人在協調要撰寫什麼樣的課程,也沒有人提供教學和科技上的支援,這些都由參與平台的人自己 處理,此外Rice的平台是用開放原始碼和自由軟體製作而成。在目前約一萬七千筆單元式的學習元件和一千筆教科書式完整的學習資源當中,只有非常少數幾個 是有外來資金支持,由於課程的提供是採取自治模式,Rice本身並不需要負擔太多成本;推行主體方面Rice僅扮演提供平台的角色,其他都由參與者自治, 生產和審查模式也都採分散的模式,由參與者共同協作及交由市場機制來審查品質。

本文認為,Rice的模式比較適合用在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漸趨穩定和成熟之後,因為Rice的運作是全然自治,它只是提供一個彙整素材內容的平台,因此只 有具備科技和教學能力,又有知識分享熱誠的人才會願意無償提供他的作品,若沒有一個機構來帶動大家對開放教育資源的認識和熱情,也沒有專業團隊協助課程內 容或科技使用上的問題,大多數人的使用意願應該不高;Rice模式也展現了社群協作的力量,透過協作可以使平台的成本分散在每一個成員身上,提供平台彙整 的Rice不需負擔過重的成本。

MIT、USU與Rice經營模式比較表 (表格來源:本文自行繪製)

  MIT USU Rice
經營模式 集中 折衷 自治
推行主體 機構集中領導:集中、人數多、關係緊密 機構集中領導:集中、人數少、關係鬆散 社群自治:沒有領導中心,個別進行
生產模式 生產者對消費者 生產者對消費者 生產者對消費者
審查模式 集中式審查 集中式審查 市場機制:使用者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