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文化

開放出版:回應數位時代、與更多讀者同樂

世界銀行在2012年訂定開放取用(open access)政策,世界銀行自己做的研究會以創用CC 姓名標示授權,委託第三方的研究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授權,這個開放知識庫(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現在已經有超過13200份刊物可以下載。 ...

華特斯美術館採取開放政策的考量

華特斯美術館(Walters Art Museum)是OpenGLAM的代表,館員希望以獨特且創新的方式開放他們的館藏。

最初,華特斯美術館是受到維基百科的啟發而開始嘗試開放館藏。2011年,華特斯美術館、巴爾的摩遺址(Baltimore Heritage)與維基百科共同舉辦一個活動:GLAM-WIKI Baltimore,活動中有一系列講座,專門向GLAM(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專業人員說明如何與維基百科進行合作。2012年2月,華盛頓特區舉辦了一個GLAM營隊,讓維基人與GLAM的專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為美國的GLAM-WIKI發展高品質的計畫、資源與課程。華特斯美術館的網站與社群媒體管理人Dylan Kinnett出席了該場活動後便開始與維基百科合作,上傳超過18000幅高品質館藏圖像到維基共享資源,成為開放文化機構的先驅。

公眾領域帶給社會、創作者與使用者的價值

著作權法讓創作者能全權決定作品的用途並因而保障由作品獲利的權益,但同時也增加了他人取用其作品的成本。若是作品的著作權保障期限太長,他人就難以利用該作品進行改編或創新,對於整個社會文明與知識的進展都會形成不利影響。在著作權法保障範圍之外的公眾領域 (Public Domain),是任何人無須詢問、不用付費就可以任意用於各種用途的資訊資源,希望大眾能因而降低取用成本,產生更多取用文化及進行創新的機會。

Europeana:為數位文化遺產營造公眾空間

Europeana的願景是:「建立一個歐洲數位文化遺產的公眾取用處,讓其成為所有對其有興趣者的公共財。」2012年,他們跨出重要一步,讓完整的資料集進入公眾領域,每個人因此可以免費而自由的重複使用這些由歐洲文化遺產機構提供的歷史、藝術、文學、音樂、電影、設計與時尚諸多面向的豐富資料。Europeana基金會執行長Jill Cousins將在本文介紹Europeana的下一步,指出現階段他們思考中並試圖解決的問題。

荷蘭國家博物館經驗談:開放館藏的決策過程

所有透過API可以取得的資料和圖像若非屬於公眾領域就是以CC0授權。這些資料和圖像都不用支付權利金,且可以在無須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允許的情況下被複製、散佈、修改、和使用。」-- 荷蘭國家博物館網站的使用條件說明

Rijksmuseum是荷蘭於1800年成立、致力於藝術及歷史的國家博物館,實體館藏超過一百萬件。2003-2013年間由於建物整修,因此只開放800平方公尺的展區,就算2013年後的新館展區多達22000平方公尺,卻也只能展出約莫8000件展品。為了能讓更多館藏被看到,荷蘭國家博物館花費很多心力進行館藏數位化。

荷蘭和多數歐洲國家一樣,作品在作者過世後70年便自動進入公眾領域,讓任何人都能自由複製和散布這些作品。而且根據多數歐洲的著作權法,公眾領域作品的複製品並不會產生新的保護,因此被數位化後的公眾領域作品仍然屬於公眾領域。除非公眾領域作品被改造後產生創新價值,才會有新的著作權主張空間。

瑞典LSH經驗談:基於開放使命看待授權方式

瑞典的Livrustkammaren och Skoklosters slot med Stiftelsen Hallwylska museet (LSH)由三個博物館聯合組成:皇家兵器博物館(Livrustkammaren)、Skokloster城堡(Skoklosters Slott)與Hallwyl博物館(Hallwylska museet),館藏十分多元。

皇家兵器博物館是瑞典最老的博物館,由國王Gustav二世Adolph於1628年建立,最初是想保存他在波蘭行軍路程中所穿的衣服,館藏包含16世紀以來的武器、盔甲、皇家服飾及配件,見證了軍事史的發展。Skokloster城堡是北歐最大型的巴洛克式建築之一,由Carl Gustaf Wrangel於1654-1676年建立,館藏主要來自城堡主人蒐藏的藝術品。Hallwyl博物館則於1893-1898年間建立,原本是Wilhelmina von Hallwyl與Walther von Hallwyl的冬季行館,累積了Hallwyl 家族旅行的照片及大量藝術品。

雪梨動力博物館的開放館藏政策

動力博物館(Powerhouse Museum)是澳洲主要文化機構之一,館藏展現了澳洲在科學、科技與藝術方面的創造力。館內有22個常設展、將近39萬件館藏,自1988年3月10日起向大眾開放,希望能「藉著吸引、告知、啟發多元觀眾來讚揚人類的創意與創新」。

動力博物館的網站上針對不同物件對象有不同授權方式。一種是還在當前著作權法保障下的作品,不能在未經著作權人同意下重製或散佈。第二種是無已知的著作權法限制,這種類型的作品主要置於Flickr。第三種是公眾領域,也就是該作品被認定不受澳洲著作權法保障,像是圖樣電子書(Electronic Swatchbook),提供19世紀末的織品樣本圖示供任何人下載使用。第四種則是創用CC授權。

荷蘭開放文化資料促成多元應用程式產生

文化機構保存了許多獨特藏品,也有關於藏品的豐富知識、活動展覽消息,以及訪客的資訊與回饋記錄。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透過開放資料,可以達成機構開放取用文化資產、促成創新利用的任務,也能促成文化機構間彼此合作發展新服務。然而,機構在管理這些資料時,往往沒有意識到潛在價值,透過技術限制使用者的取用機會。

2011年九月,荷蘭開展「開放文化資料(Open Cultuur Data)」計畫,希望能開放文化資料以激發更多有用且創新的應用程式產生。此計畫聚集了許多相信開放力量的專家參與實驗,他們原本因為缺乏相關知識,或是出於對資料開放後的風險考量,而對開放資料運動猶豫不決。然而,在這場實驗後,他們獲得了開放資料的實務經驗、了解開放對於館藏的價值,甚至願意進一步成為未來開放運動的領頭羊。許多文化機構也發現,原來連結機構外的駭客、設計師、學生,可以一起挖掘出更多嶄新的資料應用方式。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開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