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開放建築設計改變世界

柯俊如 /文

「我們相信在資源和專家稀少的地方,創新、可持續性且共同合作的設計能帶來改變。」

Architecture for HumanityCmeron Sinclair等一群關懷人道的設計師、建築師所組成。

在1999年,他們為了解決科索沃的移民問題而在網站上召喚眾人一起提供設計藍圖;2001年,他們轉為關注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設立愛滋病流動診所;2004年,他們針對伊朗的自然災後重建;2005年,則是為了卡崔納颶風帶來的災情共同努力。

當他們接獲越來越多的建築請求之後,便決定要將這些徵求計劃公開,利用網路平台讓更多人可以提案、分享想法,且有機會能與不同專業和社群的人合作,也使當地的人可以參與問題解決的流程、陳述他們對於建築的真正需求為何。透過此平台,產生的不只是一個想法,而是成千上萬個能促進所有人生活品質的設計想法。於是,在2006年他們建立了Open Architecture網站,2011年Architecture for HumanityOpen Architecture正式合併改名為Worldchanging

這個平台除了歡迎建築師、設計師、工程師和任何對建築有興趣的人之外,也很歡迎社群領袖、非營利團體、志工組織、政府機構、科技夥伴、健康照護工作者、教育者等其他專業參與,因為他們發現許多問題並非單純的建築設計可以解決,真正的解決之道會和教育、治理等有關,因此建築和設計若要帶給社群好處,就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共同參與,也因而這個平台有特別提供專業人員交流方式的查找。

從另一方面來看,透過建築,其實可以賦權給社區、提升生活地區的品質,單純的建築成品,則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社會層面,舉例來說,當建築的設計目的之一乃作為社群中心,就會有利此社群後續的共識凝聚。

基於建築關聯的面相甚廣,且相互影響,此平台分成七大類切入討論可持續性、綠色、符合人道公益、強調公平自由的生活,分別為「物品、庇護所、城市、社群、商業、政治、星球」,讓設計、建築和社會產生緊密連結。

每隔一段時間,平台會舉辦設計競賽,讓各參賽者將自己的建築設計公開來讓所有人票選,其中「Open Architecture challenge」的評選標準包涵社群影響力、經濟可行性、生態足跡、全球及地方脈絡合適度、整體設計品質,也就是說,此平台希望募集到的是能引起社群意識、產生正面影響,充分尊重環境與文化特性,設計規劃完善且可以實現的建築設計,並且透過平台上眾人的集思廣益,建立更安全、更可持續、更創新的建築。

Worldchanging是開放資源,所有新計劃之初始設定都是「公眾取用」,每件計畫裡包含的事情(計劃整體、團隊空間、更新、計劃工作地點、月曆、檔案)都能被公眾所見,基本上採取的授權方式是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讓繪圖、文件、圖片、投影片等都可以在尊重作者和持續再利用的前提下免費下載和分享。但是,使用者也可以讓計劃是隱私的,只有團隊成員可以看到,或是自行決定其他類型的授權方式。 

藉由「開放」,World changing吸引到更多元的參與者、發現不同的合作方式,讓只要有電腦的地方社群都可以運用這些資源,也讓任何想要回應人道主義卻不想被中介公司包攬受益的設計師也多了一條可選擇的道路,共同提升世界的生活水平。

註 :  另外還有一個網站Architects for peace,是設計師、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等可以獨立而多元的討論城市設計問題之論壇,網站內容採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