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

SketchChair—讓每個人設計自己的椅子

隨著3D列印技術等各種數位製造(digital fabrication)工具的蓬勃發展,意味著使用者自行製作獨特個人化產品世界的機會大幅提升,然而現有的電腦輔助設計(CAD)系統過於專業和複雜,常讓沒經驗的使用者不知如何操作,導致數位製造過程仍無法普及。

Greg Saul是對於挑戰消費者和設計師界線感興趣的設計師、工程師,他相信個人生產是改變設計面貌的基礎。出生於紐西蘭威靈頓,他在維多利亞大學念工業設計時遇到現在的合作對象Tiago Rorke,由於都對「互動、數位製造、電腦運算設計」三者的可能性感到好奇,便一起組成了[[http://diatom.cc/|Diatom設計工作室]],希望能研發開放資源設計軟體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設計。

開放研討系列,免費報名中!

「開放」的思維可以在各領域促成很多不同以往的經驗,舉凡內容產出、軟體開發、巨量資料處理、社群分析、組織經營等。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與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發起的開放研討系列,期待帶領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開放力量。開放研討系列從 07.01 開始,已安排六個場次。目前進行到第二場次:CKAN, Drupal, CiviCRM 以及運用自由軟體協助非營利組織。本場次與青平台協辦,除了請Keith Yang介紹分享CKAN的架構,安裝與中文化的經驗外,也邀請Charles Chuang以 Drupal/CiviCRM 為工具,協助非營利組織善用網路資訊科技,分享他四年多來的初衷、歷程與經驗。本開放研討系列講座,完全免費。因場地關係(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106 會議室),僅對外提供30個名額。名額有限,報名請早!活動資訊:

台灣創用CC計畫拜訪知識共享中國大陸項目

就在10月31日,趁著到北京出席國際會議的機會,台灣創用CC計畫(CC Taiwan)主持人莊庭瑞拜訪了知識共享中國大陸項目(CC China Mainland)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春燕教授,並參與了由王春燕教授主持的「CC沙龍之網絡資訊與共享文化」活動。這項活動安排在週一下午3:30到5:30於北京謀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Mozilla Online)附設的謀智空間舉行。...

簡介創用 CC 授權之物理數位教材與淺談其元件釋出方式

近年來網路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理數位教材,其版權聲明主要有三種:1. All Rights Reserved 2. 沒有聲明版權 (亦是有版權保護) 3. 創用 CC 授權 多數的物理自由軟體採 GPL 授權,不過本文暫不討論物理軟體。就內容來看,採創用 CC 授權的物理教材,可以是直接播放,但是不易變更內容的影片,或是帶有程式內容的互動式模擬 (如 Flash 或是 Java) …

PhET 所帶來的教學創新與啟發

國外已經有針對公眾授權 (public licenses) 的教材與軟體對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研究,其研究的方向有教學效果、軟體購買預算問題、可客製化的特性對使用者及教育者的影響、降低盜版率等主題。筆者觀察台灣 的環境,發現研究教育社群及推動自由軟體社群的交集不大,查詢全國博碩士論文,以自由軟體或是公眾授權教材應用於教育的論文不多,查詢國內的教育資料庫,相關的研究也不多。因此筆者希望藉由這樣的介紹可以影響一些人,投入相關的研究。 本文以 PhET 例子,列出 PhET 團隊以教學模擬於物理教學等研究報告,其研究內容非常值國內的教育及研究單位參考。 …

科學教學的開放源碼模擬軟體:PhET

PhET 是一項由諾貝爾獎得主 Carl Wieman 於 2002 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Boulder) 物理系所發起的計畫 。到今日,PhET 已經有多種語言版本可以使用。這些互動式的模擬教學軟體對老師講解科學概念很有幫助。老師們可以藉由 PhET ,講解如化學反應平衡或是量子力學等艱深的觀念,亦可以當作虛擬實驗,以取代危險或是昂貴的實驗器材 (如雷射或核分裂的裝置)。不但如此,PhET 最棒的特色之一是採用公眾授權方式釋出。可以直接執行的模擬程式(執行檔)採 CC BY 或是 GNU GPL 授權,而其原始碼採 GNU GPL 授權 (更多授權細節請參考 PhET 授權方式)。PhET 不限制商業用途,所以更有廣泛的應用可能。 2008 年時我與一些同好跟 PhET 團隊聯繫,開始進行翻譯的工作。在 2009 年 8 月完成了翻譯,並開始嘗試導入到中小學的課程。…

從美國 Jacobsen v. Katzer 一案看CC授權的顯名保障

◎公眾授權條款對於著作權利人的顯名保障

自由軟體及創用CC授權條款都是一種公眾授權條款。原來的權利人把著作權利透過公告週知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想要使用作品的人可以拿去進行利用,但是同時也要遵守原作者預先設立的遊戲規則,所以只要使用者不要誤解原作者的授權方式,不要逾越原作者的授權範圍,那在預設幅度裡的運用,便皆是合法合份的。透過這種預先聲明的方式,原作者的著作名聲可以更快的傳散出去,著作權利也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分享,但是以自由軟體及創用CC授權條款授權作品的權利人,往往也有這樣的疑問:「若是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不遵守我預先規劃的遊戲規則,甚至將我的著作姓名、別號、暱稱等身份識別資訊直接刪掉,我能夠如何主張自己的顯名權利呢?」特別是創用CC授權條款,四種授權標章中以「姓名標示(Attribution)」為當然預設,那麼這類顯名主張的捍衛,對於CC授權的權利人影響可說非常之大。其實上述的疑問,06年間至08年美國發生的Jacobsen v. Katzer訴訟案,已提供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讓我們用「自由啤酒」為「自由」乾杯吧

「自由」,是大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衍發出來很多與自由相關的複合詞,例如:「自由言論」、「自由廣場」、「自由軟體」、「自由選擇」、「自由空間」、「自由貿易」等等,但是大家聽過「自由啤酒」這個新名詞嗎? 在丹麥,哥本哈根藝術團體(Superflex)與哥本哈根IT大學(Copenhagen IT University)的學生合作,將自由軟體的概念推廣到製造啤酒上,也就是把製造啤酒的配方以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Share Alike 2.5」與大家分享自由啤酒配方。 …

開放內容 — 一場數位資訊的草根運動 (上)

長久以來,出版社、製片商、唱片公司、電視台及其他大型的媒體公司為社會提供了大部分的資訊內容,當然也掌控了其中大部分的智慧財產權;然而,傳統集中化的資訊生產模式在數位時代中已經無法唯我獨尊,在網路世界許多分散式的資訊產出平台中,一場資訊媒體的草根運動正逐漸萌芽、茁壯。

開放原始碼暨自由軟體運動為這場草根運動帶來了重要的啟發,從資訊生產的角度而言,過去資訊的生產大部份是發生在少數創作者及媒體集團間的封閉過程,但是由於數位科技降低了資訊生產及傳遞的成本,現在一般人也可透過網路,在不同階段參與資訊的產出過程;從資訊使用的角度而言,過去由於受限於著作權法、科技保護措施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的制式著作權宣示方式,使用者得以自由重製、改作及從事其他衍生使用的內容其實相當有限,但是在現今的資訊社會中,有愈來愈多的內容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開放給一般大眾無償使用。本文以下即以資訊生產及資訊使用這兩個構面為基礎,探討新興的開放內容(open content)生產方式。

雷席格的CC每週通信(十):論重要的自由

勞倫斯.雷席格(Lawrence Lessig)著,2005年12月7日

前情提要:

在下次的通信裡,我會談論到針對CC的各種批評。

在本週的通信裡……

CC是個相當新的組織。我們獲得的成功,比我先前預期得高,在此同時,我們卻也犯了一些錯。其中一些錯誤,我們已經改正過來。另外一些,我則希望能說服大家來改正。不過,在CC計劃推出的這三年來,我們一直努力要為創作者建立一個穩固而可以持續發展的基礎架構。

一路走來,我們也受到一些批評。限於文章長度,我不可能將之一一列舉。在本週的通信裡,我將只談論兩種批評──一種是針對我們的「非商業性」授權條款(NonCommercial)而來,另外一種批評則是針對CC的兩個非核心的授權條款(non-core licenses)而來的。不過,2006年開始,我們會開設一個專門用以討論此項議題的論壇,而我會在這論壇中持續進行討論。Ubuntu Linux的創辦人馬克.沙特沃斯(Mark Shuttleworth)在這點上是我的模範,我也會儘量抽時間來參與討論。

以下,便是我們曾經收到的一些批評。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自由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