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訊再利用—從Speed Bus事件談起

周文茵

是否曾經眼睜睜地看著公車從眼前開走,心中嘟嚷錯過這班公車,不知道下班還得等多久?是否愈是要搭乘的公車,愈是讓你有種等到天荒地老的感覺?枯等,著實叫人難耐…...所以,這款0.99美元軟體-- Speed Bus/大台北極速公車,在Apple Store賣的火紅,穩居公車類排行榜的「熱搜冠軍」。

「公車進站0分鐘」--Speed Bus事件

這個應用軟體設計便於使用的UI介面,透過程式直接耙梳台北市政府的公車動態系統內的資料,除了提供用戶最即時的公車到站訊息,客制化的[我的最愛]功能,也讓許多使用者傾心,一試成主顧。因此,許多人撇開現成的免費版軟體不用,願意多負擔些許費用,以圖個便利。而這個軟體的實用、親民的口碑,也為軟體作者帶來不可小覷的實質商業收益。

但,最近卻因為無預警的當機失靈,惹的用戶觀感不佳,罵聲連連,更有部份使用者發出怒吼,要作者「踹共」,還因而上了新聞版面。根據記者瞭解,真正失靈的原因,原來是軟體作者「非法」使用公車動態資訊,遭抓包而切斷系統。

北市府公運處科長黃惠如:「他是沒有來合法跟我們申請『資訊介接』,所以我們把整個資訊端切斷,北市府決定他無法銜接到我們的公車動態系統。」

這個事件,網友持正反意見有一小串論戰。爭執的焦點不外乎是退費、不值的情緒發洩,或是對錯各執立場的表象爭辯。截至目前,似乎已經告一段落,而軟體作者也以理性的態度來進行相關的補救處理。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消費糾紛,其實隱藏著政府資訊公開、取得與再利用的政策層次省思。

欠缺整體規劃

政府資訊再利用的國際趨勢,台灣已有些政府部門(的人員)開始著眼思考與重視。不過,似乎尚欠缺整體的規劃,與單位內部的共識凝聚。以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為例,竟於一個月內,對外做出截然不同的兩樣態度。

「…(市政府交通局的回應)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會這樣訂,但是最近也有發現這個問題,將會在最近改正這個條文;意思就是說,不能夠把API呼叫出來的Raw Data拿去賣,但是可以加值(比如說,開發App使其介面使用體驗更棒)就可以收費。」(〈台北市交通局相關資料開放座談會心得〉(2011.5.12))

 「…北市府公運處科長黃惠如:「他是沒有來合法跟我們申請『資訊介接』,所以我們把整個資訊端切斷,北市府決定他無法銜接到我們的公車動態系統。」(〈獨家〉「公車進站0分鐘」 非法APP遭斷源 (2011.6.12))

除了呈現出紊亂的政策思維,讓民眾無所適從之外;散落一地的資訊,也讓利用人在尋求合法依歸時,倍感艱辛。筆者實際查訪此事件的主管機關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網站,無法找到關於資訊「介接」的相關規定;而透過Google搜尋找到的法規資料,原來放置於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交通服務E通網之下。

開啟此份申請介接臺北市即時交通資訊作業說明,在注意事項中表示:「申請單位針對交通資訊之內容或於加值處理後不得對外收費」,根本欠缺民間加值誘因。而看完層層的規定,在投身加值之初,似乎就足以打消申請念頭。

國家層次的策略思考

政府資訊涉及單位層面廣泛,也具有資訊產業發展促進,與填補政府財政收入的價值。因此,政府資訊取得與再利用的規劃,理應提升到國家政策層次的策略考量,由國家主導加以整合規劃,才不會出現前述的兩樣情。而如同網友ilya所提到:

「政府受限於它的資源分配方式、它的業務執行者的資格限制,制式化的遊戲規則,沒有辦法吸引到具有創新能力的創作者與彈性的作法;因此無法跟這樣的中間人競爭。但是它可以藉由訂定具有開放原則的競爭方式,鼓勵中間人彼此公平競爭,最終帶來政府公共資訊服務的效能與效率的最佳化。信任是很困難的事情。政府應該鼓勵中間人更積極地維繫良好的信任關係。而不是摧毀它們。」

政府人力資源有限,而且也不應該與民爭利,透過訂定清楚、公平、透明、合理的遊戲規則,才能讓民間業者多元的創意能量有所發揮。而為了讓政府資訊有效地在數位環境下利用、流通,並且降低流通時的成本,納入與資訊時代流通本質呼應的公眾授權概念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也都將之納入政策思考,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並讓利用人易於瞭解與遵從。

公眾並非天生就知道如何消化吸收政府資料,這些資料是需要透過更多的加值應用者投身加入創意轉化後,才能重現其豐富、多元的面貌。政府手邊的資訊,如果能有效的釋出再利用,將讓生活更加便捷。

備註:
交通服務E通網連結失效